近期,有不少患者家屬向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醫生,為什么在這個緊急搶救的階段,你們就已經開始向我們家屬商量康復治療的問題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重癥醫學這個學科領域發展的新動態。作為重癥醫學的醫務人員,我們的治療目標已經從原來的力爭做到“救活”病人,發展到使活下來的重癥患者能夠“活好”,盡量降低病殘率,保證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因此,國內、外重癥醫學專家們在近些年來,提出并逐漸推廣重癥康復治療理念。主要目標是:在急危重癥患者進入ICU進行積極搶救過程中,也應盡早啟動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活動,從而讓患者獲得更多恢復身體各項重要機能的機會以及協同促進重癥各系統功能支持的治療。
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中進行更好的理解:
一位因車禍導致雙股骨粉碎性骨折、肺挫裂傷、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急診手術后進入到ICU進一步接受包括抗休克、呼吸機支持、輸血、抗感染等積極搶救治療。經過ICU專業評估發現:患者休克程度重,肺受損嚴重,需要較長時間的抗休克和呼吸機支持治療。因此,以往的救治方案常是需要等待患者肺部功能恢復、休克完全控制后,轉入??品讲趴紤]康復的問題。但是,僅僅從下肢功能盡快恢復的角度而言,骨科醫生希望是越早進行雙下肢康復鍛煉越好。所以,最新的重癥康復理念是:將這些明確可以改善患者預后效果、減少傷殘率的康復措施,引進到ICU的病房內;在給予患者嚴密生命監測和積極系統支持治療的同時,也邀請專業的康復治療醫師與ICU醫師共同制定在病情允許下的康復方案并予以實施。所以,現在不少ICU的家屬就會發現,在ICU病房里會有康復治療醫師在為患者做各種類型的康復治療。
重癥康復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神經系統康復、骨科康復、呼吸系統康復等;具體采用的康復措施和手段也非常豐富,例如有吞咽功能訓練、呼吸肌功能鍛煉、作業治療、四肢功能鍛煉、發音鍛煉等。
由此可見,康復已經成為成功救治急危重癥患者非常重要的部分。
佟琳: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重癥醫學臨床醫療、科研及教學工作14年。醫療上,能熟練掌握常見、多發的各類急危重癥疾病的監測和救治技術,擅長重癥超聲監測技術;科研上,先后主持省市廳級課題共計4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近二十篇,其中核心期刊論著達10篇;教學上,先后針對各類臨床醫學層次人員進行《重癥醫學》、《外科學總論》、《醫患溝通學》等課程授課,主持省級教改項目2項,發表高水平教學論文4篇,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獎項一等獎1次、三等獎2次、省級獎項2項,校級獎項若干。
ICU三十問 :
必須封閉治療的ICU,常使急危重癥患者和家屬每日僅有不足一小時的相伴時間。守候在病房外的家屬常因焦慮、擔憂而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歸納總結了家屬們關于ICU最常見的三十個問題,并對此作出一一的回答,希望能對患者的救治和家屬的安撫有所幫助。